🚀 我的第一次 Vibe Coding 體驗:和 ChatGPT 一起從 0 開始寫程式

這次是我第一次嘗試 Vibe Coding —— 用 ChatGPT 直接討論、規劃、撰寫、修正一個完整的應用程式。
整個過程就像是和一位隨時在線、耐心又懂技術的「虛擬夥伴」一起開發。


💬 1. 從需求討論開始

一開始,我在 ChatGPT 上描述想做的應用功能,它很快就幫我輸出了一份完整的程式規格書,包含前後端架構、功能流程和資料設計。
這個階段的體驗很像是跟 PM 或系統設計師開會,從模糊想法變成具體可執行的藍圖。




🧩 2. 技術選型:Tauri + SQLite

ChatGPT 根據需求建議我採用 Tauri + SQLite 組合,理由清楚又合理:

  • Tauri 可以包成桌面應用程式,體積小、效能佳

  • SQLite 適合離線、單機的資料儲存

這對我來說也是第一次完整實作這種組合,算是一次實際學習新技術的好機會。


⚙️ 3. 安裝開發套件與組態設定

這一段特別 "有趣" 。
我完全是照著 ChatGPT 的指示一步步下指令安裝套件、設定專案環境。

中途遇到錯誤?
我直接把錯誤訊息貼回去,它立即分析並教我怎麼修。
這樣的互動真的比查 Stack Overflow 還快又準。


🧑‍💻 4. 建立與執行最小可行程式

當環境準備好後,ChatGPT 開始帶我一步步在 VS Code 中建立檔案、貼入原始碼
每個階段都能立即編譯、執行,快速看到成果。

最棒的是,每當遇到 Bug,我只要複製錯誤訊息回給 ChatGPT,它就立刻指出問題、修正程式。
感覺就像隨身攜帶一位結合 Tech Lead + Debug 助手 的 AI 導師。


🔄 5. 當 ChatGPT 與本機程式「脫線」的時候

後來發現 ChatGPT 的上下文無法持續追蹤我電腦裡的最新程式內容,導致修改越來越難同步。
於是我改用 VS Code 的 Codex 模式,讓 AI 直接在本機端編輯程式碼。
這樣就能即時看見修改效果,不再需要手動貼來貼去。




🧭 6. Codex 開發與版本管理

在 Codex 模式下開發、測試功能都更順暢。
當功能測試完善後,我會將原始碼簽入 GitHub,確保每次修改都有版本控制。
這樣可以避免下一次修改意外覆蓋或破壞現有功能,也方便後續維護與協作。

🔗 成品連結https://github.com/robinli/examstudy




🌟 7. 回顧這次體驗

這次 Vibe Coding 的體驗讓我深刻感受到:

  • ChatGPT 不只是「回答問題」的工具,而是能協作開發的夥伴

  • 即使不熟悉新技術,也能在 AI 的引導下完成專案

  • 最重要的是,學會如何「和 AI 對話」,遠比學某個框架更關鍵


✨ 小結

第一次 Vibe Coding,從無到有打造出可執行的應用程式,
過程中不僅學到 "技術",也學會如何讓 AI 成為真正的程式開發夥伴

下一步,我打算挑戰更進階的功能,讓 ChatGPT 幫我設計 UI、整合 API ——
期待下一次的「人機共創」更順暢、更強大!


PS: 這篇文章也是 ChatGPT 撰寫的 (我本人只寫了這一行😅)